【名人語錄】杜斯妥也夫斯基與《罪與罰》:人性、苦難與自由的糾纏
【名人語錄】杜斯妥也夫斯基與《罪與罰》:人性、苦難與自由的糾纏
10/17/2021
專題
The best way to keep a prisoner from escaping is to make sure he never knows he’s in prison.
防止囚犯逃跑的最好方法是確保他永遠不知道自己在監獄裡。
這句名言出俄國著名的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1849年 4月,那時26歲的他,因參加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被捕,並以叛國罪執行死刑,執刑前5分鐘卻戲劇性的大逆轉,改判成流放西伯利亞,這個死神面前走一圈的男人,19年後完成他的驚世之作《罪與罰》。
很難相信《罪與罰》這部名作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欠了滿身賭債,並在走頭無路、飢寒交迫下才開始創作的,《罪與罰》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並列為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小說,主要內容是描述小說主角拉斯柯尼科夫自認偉人當有捨棄一切道德約束,甚至有權力為做大事犯罪,於是他以斧頭砍死了鏗吝的當鋪老太婆,並劫走其珠寶錢財,原本以為可劫富濟貧,不料卻就此深陷罪惡感而飽受折磨,他絕望地說:「誰最會欺騙自己,誰就能過得最快活。」
「人能從潔白裡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人這種卑鄙的東西,什麼都會習慣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總是在作品裡深掘人性,並不斷拷問著自己的靈魂。他說:「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們明天的生活能否配得上今天所承受的苦難。」即便作品大受歡迎他也難見一絲快活,1881年文豪辭世,墓碑刻著《聖經》約翰福音:「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1917年俄國發生革命,專制的沙皇政權遭到推翻。
------
#FUNDAY看世界⠀#FUNDAY部落格 #圖出自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