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AY官網
最新
熱門訊息
商業
專題
英語力
生活
心靈
【那一年我翻譯金庸的小說】
11/7/2018
專題

就在金庸辭世的這一年,首部他授權的《射鵰英雄傳》英文版譯作,在二月時已在倫敦開始發行,由於中文跟英文存在極大差異,這位從英國牛津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碩士畢業的高材生,一個來自瑞典的台灣媳婦郝玉青(Anna Holmwood) ,即便費盡了心力,一年也就只能翻譯完一卷,因此光是《射鵰》三部曲,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及《倚天屠龍記》,估計就得花上12年才能完成。

如果《魔戒》能移植到華語世界,那麼《射雕英雄傳》也應該能移植到英語世界,抱持著這種信念的郝玉青決定著手翻譯,但才開始動筆後就發現不論

從人物的姓名,到武功招式,甚至成語或是專有名詞都是一種挑戰,想將這半文半白的「金學體」轉譯成英文絕對是一個大工程,為了能翻譯出東方意境與文化,又不能造成西方讀者的閱讀障礙,郝玉青決定要拋開服務舊讀者的思維,而以開發新讀者來做抉擇的依歸,因此有時她直接選擇音譯,例如把江湖直翻成Jianghu,而不是翻成River and lake,而降龍十八掌她則翻成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也就是拍打龍的十八次,中文觀眾或許讀來好笑 ,但顯然西方讀者已願意買單,短短幾個月竟已再版了七次。

郝玉青透露她在翻譯時,自己會在屋裡比劃這些武功招式,有了親身體驗,才能確定是該翻成「砍」還是翻成「削」,她也分享翻譯過程中她跟這些武俠人物朝夕相處,悲喜與共,如今他們就像她的老朋友一樣,其實這種心境跟金庸當初創作時是極其雷同的,他曾說:「不管是當時我在寫的時候,或是以後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都常常會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好的作品就是這樣,當創作者自己都覺得感動時,也才能進一步去感動讀者。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凡有華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如今英譯版發行後,他的影響力就更大了,想想這位不包括盜版就賣了三億本小說的偉大作家雖然仙逝了, 但作者走了作品還在,我想「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幅從他所有作品中各取一字,所拼湊出來的對聯,一定會繼續傳奇般的流傳下去。

 

<學習,堅持夢想。>

https://reurl.cc/GV7OA


#FUNDAY看世界⠀
#FUNDAY部落格

#圖出自網路

同類型文章一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