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沒出國留學過,卻堅持開口說英文,直接與外國客戶談生意,24歲時他談成了第一筆美國訂單,接著55歲時他成了台灣首富,今年68歲的他更是風光站上美國的舞台,成為第一個到白宮發表演說的台灣企業家,我想已無須再多做解釋,他就是著名的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
或許口音並不標準,但能全程使用英語並流暢的表達所思所想,其實就表示他已經能成功駕馭英文成為溝通工具,其實郭台銘是到40 歲才正式開始學英文,而他學英文的方式也很符合商業效益,那時他聘請了美國籍的行銷經理兼英文老師,除了訓練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外,也同時能進一步瞭解美國文化。他也曾嚴格規定自己每天要拜訪三位以上的客戶,所以大部分的交通時間他都是邊聽英文廣播邊學英文,如此的學習歷程正好符合他曾說過的:「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據鴻海前主管回憶,郭台銘若是要見美國客戶30分鐘,前一天會準備3小時以上,常常練習5小時就只為了見客戶5分鐘,如此業精於勤,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2016年鴻海集團併購夏普,郭台銘便親上第一線,在內部推動「全英語」溝通環境,如此透過國際語言的交流,或可統合台日兩家企業文化的衝擊與差異,另一方面也積極拔擢具有國際視野及海外經驗的員工,更顯現出郭台銘深知國際競爭力的重要。
想像一個畫面,當年郭台銘一個人在美國一邊開車跑客戶,一邊聽著廣播學英語,到了晚上就住一天12美元的汽車旅館,就這樣他跑遍了美國52州其中的32個,難怪他曾說: 「成長,你的名字就叫痛苦------過程越艱苦,結果就越甜蜜。實踐需要恆心恆力,當你準備放棄的時候,就是你最痛苦的時候,同時也是你離成功越近的時候。」
-----
<學習,成功已在不遠處!!!>
#FUNDAY看世界⠀ #FUNDAY部落格